宝宝生长发育中的“特殊病”
少儿在生长发育期间,会出现几种奇怪的“特种病”,医学专家称其为生长发育性“疾病”,称为“疾病”是因为有明显的症状,但是这种“疾病”不需要治疗,经过一段时间后,“症状”可以自然消失。下面就谈谈这些“疾病”的特点,
排尿次数多
男孩子发生率较女孩子高,表现为白天排尿次数多,每次尿量少,十几分钟就小便一次,有时一天能有二三十次,而晚上只有一二次。有些孩子甚至每当下蹲玩耍时,几乎都有排尿行为,但当分散其注意力时,则排尿次数明显减少。这些孩子无口渴、多饮、尿痛现象,尿检也是正常的。尿频症发生是由于小儿大脑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,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,出现尿频症状;尿频症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缓解,如果排尿过于频繁,可以口服谷维素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6、阿托品或麻黄碱3~5天,小便次数会明显减少或症状完全消失。
尿发白
儿童尿似淘米水或牛奶样,没有任何其他不适,吃饭、睡觉、玩耍像往常一样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儿童时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新陈代谢特别旺盛,喝水少又出汗多,加上喜欢含草酸盐或碳酸盐的食物和饮料,使尿中这类盐的含量增多,这些盐类在碱性或中性尿液中易沉淀,致使尿色发白,在寒冷气候下,这些盐类遇冷迅速凝固,沉析在尿中,使尿液混浊发白。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时,不必惊慌,也不必进行治疗,通过改变饮食,这些现象就会自然消失。但是务必排除泌尿系感染、肾病引起的蛋白尿等疾病。为慎重期间,专业还是请医生看一看。
生长痛
儿童的发生率约为5%左右,发生部位在小腿、膝关节上下的骨骼或肌肉,偶尔在足部或大腿处,大多是单侧肢体,也可以两侧肢体同时或交替出现;疼痛一般在晚上出现,严重者入睡后会突然疼醒,但是到了白天又活蹦乱跳;表现特点是反复发作,无规律,疼痛来的突然,消失得也快,孩子不能够指出疼痛的具体部位。生长痛一般认为是因为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,骨骼的增长与肌肉及肌腱的增长不同步,骨骼在增长时,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被牵拉,传到痛觉神经而产生疼痛的感觉,尤其是下肢,血液循环十分发达,新陈代谢旺盛,致使骨骼处的血管网经常处于轻度充血状态,出现膝关节及下肢的胀痛。另外,白天剧烈运动时,附着于骨骼的肌肉、韧带组织受到牵拉,也会出现疼痛的感觉。还有,剧烈运动时体内代谢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,致使乳酸等代谢物质过多地在体内堆积,从而刺激局部肌肉而引起的疼痛。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一种生理现象,随着年龄的增长,疼痛发作次数会逐渐减少、减轻,最后消失,不需要特别治疗。
胃肠生长痛
多见于3~1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。其特点是反复发作,每次疼痛时间较短,一般不超过10分钟,疼痛发作次数因人而异,有的每天数次,有的每小时数次;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,其次是上腹部;疼痛无规律,程度也不一样,轻则腹部不适,重则痉挛样痛,并伴有面色发青或发白,疼痛难忍,甚至恶心呕吐,肚子内还可听到"咕噜咕噜"的声音;通常情况下,疼痛缓解快,缓解后儿童的精神、饮食和玩耍恢复常态。胃肠生长痛是由于儿童生长发育快,机体的血液供给发生一时性的不足,肠道暂时处于缺血状态,产生痉挛性收缩,引起疼痛。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一般无需治疗。疼痛时在腹部放热水袋热敷,按揉足三里穴,或顺时针轻轻按揉腹部,可以缓解或减轻疼痛。